_西汉_新_东汉_

此处需要一个图表展示
5.襄城县(前202—前187)—襄城侯国(前187—前186)—襄城县(前186—8) 据《外戚恩泽表》,“襄城侯义……(吕后元年)四月辛卯封,三年,为常山王”。《史表》:“襄成,(吕后)元年四月辛卯,侯义元年。二年,侯义为常山王,国除。”襄城、襄成当乃异写,此处据《汉志》作“襄城”。据《史记》卷9《吕太后本纪》及卷17《汉兴以来诸侯王表》,义之为常山王当在吕后二年,《外戚恩泽表》误。治河南今县。
8.舞阳县(前202—前201)—舞阳侯国(前201—前144)—舞阳县(前144—2)—舞阳侯国(2—8) 据《功臣表》,高帝六年封樊哙为侯国,景帝中元六年(前144)国除为县。平帝元始二年,绍封侯国。治河南今县西。
9.颍阴县(前202—前201)—颍阴侯国(前201—前135)—颍阴县(前135—8) 肩水金关汉简 73EJT8:7、73EJT8:33 等皆作“颖阴”。据《功臣表》,高帝六年置以为灌婴侯国,武帝建元六年(前135)国除。治今河南许昌市。
11.城父县(前202—前201)—城父侯国(前201—前185)—父城县(前185—8) 据《功臣表》,高帝六年置城父侯国,吕后三年国除。《史表》作故城侯国,或误。《秩律》中颍川郡有城父县,当即此侯国,则汉初本名城父,疑后因《汉志》沛郡亦有城父,故更名作父城。更名年不详,暂取侯国国除之时。治今河南宝丰县东。
14.中牟县(前202—前195)—中牟侯国(前195—前114) 据《功臣表》,高帝十二年置为侯国,武帝元鼎三年改隶河南郡。治河南今县东。
15.启封县(前202—前196)—启封侯国(前196—前156)—开封侯国(前156—前114) 据《功臣表》,高帝十二年置为侯国。景帝即位,以避讳故更名开封。武帝元鼎三年改隶河南郡。治今河南开封市祥符区西南。
21.焉陵侯国(前195—前173)—傿陵县(前173—8) 《秩律》中作“焉陵”,《疏勒河域出土汉简》618作“鄢陵”,是焉、鄢、傿可通也,此处分别依《功臣表》、《汉志》之写法。《功臣表》,高帝十二年置焉陵侯国以封朱濞,文帝七年(前173)国除为县。此侯国初置时不过七百户,疑乃以乡聚所置,汉初非县。治今河南鄢陵县西北。
... 太常原称奉常,景帝中元六年(前 144 )更名太常,为中央机关,《汉书》卷 19 《百官公卿表》云,“士博及诸陵县皆属焉”。陵县是西汉的特制,划长安附近一定地域设置,徙天下富豪居之,以供奉帝后陵园。西汉一代先后设置过十二个陵县:(高帝父)太上皇陵之万年县、(高帝母)黄乡(即《汉志》陈留郡之小黄)、高帝长陵、惠帝安陵、文帝霸陵、(文帝母)薄太后南陵、景帝阳陵、武帝茂陵、(昭帝母)赵婕好云陵、昭帝平陵、(宣帝父)史皇孙之奉明、宣帝杜陵。 ... 太常管辖诸陵县始自何时史无明言,高帝时期始置陵县长陵邑、万年邑、黄乡邑等,制度或亦起于此时。《汉书》卷 19 《百官公卿表》载元帝永光三年(前 41 )取消陵县制度,此后帝后陵园不再别置县,原有陵县则按地域分属三辅管辖(黄乡则别属陈留郡)。太常下辖陵县的制度延续了超过一个世纪,比西汉史上许多郡国的存在时间长得多,故不可不记。
弘农郡,武帝元鼎四年置。莽曰右队。户十一万八千九十一,口四十七万五千九百五十四。有铁官,在黾池。县十一:弘农,故秦函谷关。衙山领下谷,[火属]水所出,北入河。卢氏,熊耳山在东。伊水出,东北入雒,过郡一,行四百五十里。又有育水,南至顺阳入沔。又有洱水,东南至鲁阳,亦入沔。皆过郡二,行六百里。莽曰昌富。陕,故虢国。有焦城,故焦国。北虢在大阳,东虢在荥阳,西虢在雍州。莽曰黄眉。宜阳,在黾池有铁官也。黾池,高帝八年复黾池中乡民。景帝中二年初城,徙万家为县。穀水出穀阳谷,东北至穀城入雒。莽曰陕亭。丹水,水出上雒冢领山,东至析入钧。密阳乡,故商密也。新安,禹贡涧水在东,南入雒。商,秦相卫鞅邑也。析,黄水出黄谷,鞠水出析谷,俱东至郦入湍水。莽曰君亭。陆浑,春秋迁陆浑戎于此。有关。上雒。禹贡雒水出冢领山,东北至巩入河,过郡二,行千七十里,豫州川。又有甲水,出秦领山,东南至钖入沔,过郡三,行五百七十里。熊耳获舆山在东北。
雅戈 2021-06-02
雅戈 2021-06-03
雅戈 2021-06-03
河东郡(前 202 — 8 ) 自西汉初至王莽篡位,河东郡疆域几无变化。... ...
雅戈 2021-06-03
后济川国(前 144 — 前 138 )一 济川郡(前 138 — 前 122 )— 陈留郡(前 122 — 前 41 )— 济阳国(前 41— 前 34 )— 陈留郡(前 34 一 8 ) 景帝中元六年(前 144 ),分孝王梁国,置济川国以封梁孝王子明。武帝建元三年(前 138 ),“废明为庶人,地入于汉为郡”。元狩元年(前 122 ),得河南郡东部数县,更名陈留郡。 ... 元帝永光三年(前 41 ),以陈留郡置济阳国,封子康。 ... 建昭五年(前 34 ),济阳王徙山阳,国除复为陈留郡,此前改隶河南郡诸县回属陈留郡。... ...
楚淮阳郡(前 202 一 前 201 )— 淮阳郡(前 201— 前 196 )— 淮阳国(前 196 — 前 194 )— 淮阳郡(前 194 一 前 187 )一 淮阳国(前 187 一 前 180 )— 淮阳郡(前 180 — 前 176 )— 淮阳国(前 176 - 前 168 )一 淮阳郡(前 168 — 前 155 )一 淮阳国(前 155 — 前 154 )— 淮阳郡(前 154 — 前 63 ) — 淮阳国(前 63 一 8 ) 高帝五年(前 202 )属韩信楚国为支郡。六年,韩信被夺国,高帝分其地为荆、楚两国,而以淮阳郡属汉。十一年,高帝立“子友为淮阳王 …… 罢颍川郡,颇益淮阳”,淮阳为王国,且其地有秦淮阳、颍川两郡之地。 惠帝元年(前 194 ),淮阳王友徙王赵,淮阳国除为淮阳、颍川两郡,故此时淮阳郡又恢复至汉初时的地域。 吕后元年(前 187 ),复置淮阳国,以诈惠帝子强、武二人相继为淮阳王 ... 八年析置乐昌侯国。同年,吕氏败,淮阳国除为郡,东昌侯国省。 文帝四年(前 176 ),复置淮阳国,徙子代王武为淮阳王。十二年,徙淮阳王王梁 ... 景帝二年(前 155 ),复置淮阳国,立子余为王。三年,淮阳王徙鲁,国复除为郡。 ... 元康三年(前 63 ), 以淮阳郡九县置淮阳国,余县分入陈留、汝南、沛三郡。 此后淮阳国延续至西汉末年 ... ...
雅戈 2021-06-03
雅戈 2021-06-04
汝南郡(前 168 一 前 155 )— 汝南国(前 155 — 前 154 )— 汝南郡(前 154 — 8 ) 文帝十二年(前 168 )置。 景帝二年(前 155 ),置为汝南国封子刘非,三年,刘非徙为江都王,汝南复为郡。武帝元朔五年(前 124 ),得淮南国削县:期思、弋阳。同年,置宜春侯国,省临汝侯国。六年,置终弋侯国。元鼎元年(前 116 ),宜春侯国省。五年,终弋侯国省。昭帝元凤四年(前 77 ),复置宜春侯国。六年,置安平侯国。宣帝地节四年(前 66 ),置阳城、乐昌两侯国。元康三年(前 63 ),淮阳郡置国,其南部长平、新郪等属县改隶汝南,汝南郡北界大幅推进至《汉志》时情状。同年,又置博阳侯国。神爵三年(前 59 ),置安远、归德两侯国。五凤二年(前 56 ),置信成侯国。四年,安平侯国省。甘露元年(前 53 ),博阳侯国省。元帝永兴三年(前 41 ),安远、信成侯国省。成帝建始元年(前 32 ),置安成侯国。河平四年(前 25 ),置安昌侯国。鸿嘉元年(前 20 ),复置博阳侯国。元延三年(前 10 ),又得颍川郡之定陵侯国。平帝元始三年(公元 3 ),乐昌侯国省。五年,复置信成侯国。孺子婴居摄元年(公元 6 ),复置安远侯国。此外,不知何年置富波、新息等数县。 ...
雅戈 2021-06-06
(一) 淮南国(前 202 一 前 173 )一 九江郡(前 173 一 前 168 )一 淮南国(前 168 — 前 122 )一 九江郡(前 122 一 8 ) 高帝五年(前 202 )为英布淮南国。十一年,属刘长淮南国。文帝七年(前 173 ),属汉为九江郡。十二年,为刘喜淮南国内史。十六年,刘喜徙封城阳王,九江郡地则被置为淮南国封淮南厉王子刘安。 ... 元狩元年(前 122 ),淮南王谋反,国除为九江郡。二年,分九江郡置六安国,以封胶东康王子庆,又以其南部数县并衡山东部数县置江北之后庐江郡。... ...
(一) 淮南国(前 202 一 前 173 )一 九江郡(前 173 一 前 168 )一 淮南国(前 168 — 前 122 )一 九江郡(前 122 一 8 ) 高帝五年(前 202 )为英布淮南国。十一年,属刘长淮南国。文帝七年(前 173 ),属汉为九江郡。十二年,为刘喜淮南国内史。十六年,刘喜徙封城阳王,九江郡地则被置为淮南国封淮南厉王子刘安。 ... 元狩元年(前 122 ),淮南王谋反,国除为九江郡。二年,分九江郡置六安国,以封胶东康王子庆,又以其南部数县并衡山东部数县置江北之后庐江郡。... ...
沛郡(前 154 一 8 ) 景帝三年析故楚彭城郡置。 ...
临淮郡(前 117 — 8 ) 武帝元狩六年(前 117 )分沛、广陵郡置。 ... ...
山阳国(前 144 一 前 136 )一 山阳郡(前 136 — 前 97 )— 昌邑国(前 97 — 前 74 )— 山阳郡(前 74 — 前 33 )一 山阳国(前 33 一 前 25 )一 山阳郡(前 25 — 8 ) 景帝中元六年(前 144 ),分梁置山阳国,封梁孝王子定。武帝建元五年(前 136 ),刘定薨,无后,国除山为阳郡。 ... 天汉四年(前 97 ),以山阳郡置昌邑国。 ... 昭帝元平元年(前 74 ),昌邑国除为山阳郡。元帝竟宁元年(前 33 ),复置山阳国,徙济阳王于此, ... 成帝河平四年(前 25 ),山阳王徙定陶,国除为郡,单父等县回属山阳郡。 ... ...
济阴国(前 144 一 前 143 )一 济阴郡(前 143 一 前 52 )一 定陶国(前 52 一 前 49 )— 济阴郡(前 49 一 前 25 )一 定陶国(前 25 — 前 5 )— 济阴郡(前 5 — 8 ) 景帝中元六年(前 144 ),分梁置济阴国,封孝王子不识,是为哀王。后元元年(前 143 ),“(王哀)卒,无子,国除,入地于汉为济阴郡” 。武帝征和二年(前 91 ),置秺侯国。宣帝甘露二年(前 52 ),以济阴郡置定陶国,封子嚣, ... 黄龙元年(前 49 ),定陶王徙楚,国除为郡。 元帝建昭元年(前 38 ),得梁王子侯国黄、甾乡。 ... 河平元年(前 28 ),亢父还属东平。二年,置城都侯国。四年,复置定陶国,山阳王徙此,取东郡之鄄城益定陶国 ... 哀帝建平二年(前 5 ),定陶王景徙信都,国除为济阴郡。... ...
济东国(前 144 — 前 111 )一 大河郡(前 111— 前 52 )— 东平国(前 52— 前 4 )— 东平郡(前 4 一 1 ) 一 东平国( 1 一 8 ) 景帝中元六年(前 144 ),分梁置济东国,封梁孝王子彭离。武帝元鼎六年(前 111 ),济东国除为大河郡,得富侯国。 ... 宣帝甘露二年(前 52 ),以大河郡置东平国,瑕丘侯国回属山阳郡,宁阳侯国回属泰山郡。... 哀帝建平二年(前 5 ),置王子侯国严乡、武平、春城。三年,国除为东平郡。平帝元始元年( 1 )复置为国。 ...
东郡(前 202 — 前 196,前 187 — 8 ) 高帝五年(前 202 ),以秦东郡之济阴地予彭越梁国。八年,析置清侯国。十一年,“罢东郡,颇益梁”,东郡遂被取消建制。吕后元年(前 187 )复置东郡 ... ...
东郡(前 202 — 前 196,前 187 — 8 ) 高帝五年(前 202 ),以秦东郡之济阴地予彭越梁国。八年,析置清侯国。十一年,“罢东郡,颇益梁”,东郡遂被取消建制。吕后元年(前 187 )复置东郡 ... ...
雅戈 2021-06-08
雅戈 2021-06-08
泰山郡(前 122 一 后 8 ) 武帝元狩元年(前 122 ),济北王献泰山及其旁邑,武帝遂以其地共济南郡南部置泰山郡。 ... ...
(一)临淄郡(前 202 一 前 201 )一 齐国(前 201 — 前 165 )— 临淄郡(前 165 一 前 164 )— 齐国(前 164 — 前 127 )一 齐郡(前 127 一 前 117 ) 一 齐国( 前 117 一 前 110 )—齐郡(前 110 — 8 ) ... 高帝五年(前 202 )为临淄郡属汉,六年为齐国,同年,置辟阳侯国。文帝十五年(前 165 ),齐文王无后国除,地人汉复为临淄郡。十六年,分临淄郡东部置甾川国,余地仍置齐国,封齐悼惠王子将闾,是为齐孝王。 ... 武帝元朔二年(前 127 ),齐国除为齐郡 ... 元狩二年(前 121 ),随城侯国省。六年,复以齐郡置齐国,立子闳为齐怀王。 ... 元封元年(前 110 ),齐王薨无后,齐国除,析齐郡西部新置千乘郡,余地仍为齐郡。... ...
区域隶属: _西汉_新_东汉_ > _鲁国_ | 西汉高后六年 ~
雅戈 2021-06-28
楚薛郡(前 202 — 前 182 )— 鲁内史(前 182 一 前 179 )— 楚薛郡(前 179 — 前 154 )一 鲁国(前 154 — 8 ) 高帝五年(前 202 ),属韩信楚国。六年,属刘交楚国。吕后六年(前 182 ),以薛郡、城阳郡置鲁国封张偃,遂为鲁国内史。文帝元年(前 179 ),吕氏败,鲁国除,复为楚国薛郡。景帝三年(前 154 ),楚王戊反诛,楚国国除。 同年六月,景帝以薛郡复置鲁国,徙淮阳王余为鲁恭王。自是,薛郡为鲁国直至西汉末。 ...
齐城阳郡(前 201 — 前 193 )一 城阳郡(前 193 — 前 182 )一 鲁城阳郡(前 182 一 前 179 )一 齐城阳郡(前 179 — 前 178 )— 城阳国(前 178 — 前 169 )一 齐城阳郡(前 169 一 前 164 )—城阳国(前 164 —前 18 )一 城阳郡(前 18 — 前 16 )一 城阳国(前 16 — 8 ) 高帝六年(前 201 )析琅邪郡置,属齐国。惠帝二年(前 193 ),齐悼惠王刘肥献城阳郡为鲁元公主汤沐邑,不复属齐。吕后元年(前 187 ),鲁元公主薨,然此郡似当并未还属齐国,疑此时或属汉。六年,鲁元公主子张偃封鲁王,此郡遂属鲁国。文帝元年(前 179 ),吕氏败,鲁国国除,城阳郡复归齐国。二年,以城阳郡置国,封朱虚侯刘章为城阳王。十一年,城阳王喜徙王淮南,城阳国除为郡,仍属齐。十六年,淮南王喜复王城阳。 ... ... 是鸿嘉三年(前 18 )时城阳曾短暂国除为郡,两年后方复置。四年,置孝王子侯国桃山,别属泰山郡。 ...
齐城阳郡(前 201 — 前 193 )一 城阳郡(前 193 — 前 182 )一 鲁城阳郡(前 182 一 前 179 )一 齐城阳郡(前 179 — 前 178 )— 城阳国(前 178 — 前 169 )一 齐城阳郡(前 169 一 前 164 )—城阳国(前 164 —前 18 )一 城阳郡(前 18 — 前 16 )一 城阳国(前 16 — 8 ) 高帝六年(前 201 )析琅邪郡置,属齐国。惠帝二年(前 193 ),齐悼惠王刘肥献城阳郡为鲁元公主汤沐邑,不复属齐。吕后元年(前 187 ),鲁元公主薨,然此郡似当并未还属齐国,疑此时或属汉。六年,鲁元公主子张偃封鲁王,此郡遂属鲁国。文帝元年(前 179 ),吕氏败,鲁国国除,城阳郡复归齐国。二年,以城阳郡置国,封朱虚侯刘章为城阳王。十一年,城阳王喜徙王淮南,城阳国除为郡,仍属齐。十六年,淮南王喜复王城阳。 ... ... 是鸿嘉三年(前 18 )时城阳曾短暂国除为郡,两年后方复置。四年,置孝王子侯国桃山,别属泰山郡。 ...
齐城阳郡(前 201 — 前 193 )一 城阳郡(前 193 — 前 182 )一 鲁城阳郡(前 182 一 前 179 )一 齐城阳郡(前 179 — 前 178 )— 城阳国(前 178 — 前 169 )一 齐城阳郡(前 169 一 前 164 )—城阳国(前 164 —前 18 )一 城阳郡(前 18 — 前 16 )一 城阳国(前 16 — 8 ) 高帝六年(前 201 )析琅邪郡置,属齐国。惠帝二年(前 193 ),齐悼惠王刘肥献城阳郡为鲁元公主汤沐邑,不复属齐。吕后元年(前 187 ),鲁元公主薨,然此郡似当并未还属齐国,疑此时或属汉。六年,鲁元公主子张偃封鲁王,此郡遂属鲁国。文帝元年(前 179 ),吕氏败,鲁国国除,城阳郡复归齐国。二年,以城阳郡置国,封朱虚侯刘章为城阳王。十一年,城阳王喜徙王淮南,城阳国除为郡,仍属齐。十六年,淮南王喜复王城阳。 ... ... 是鸿嘉三年(前 18 )时城阳曾短暂国除为郡,两年后方复置。四年,置孝王子侯国桃山,别属泰山郡。 ...
(一)楚东海郡(前 202 一前 154 )一 东海郡(前 154 一 8 ) 高帝五年(前 202 )属韩信楚国,六年割东海郡淮水以南地置东阳郡,余地仍为东海,属刘交楚国。景帝三年(前 154 )冬,削楚东海郡入汉,自此东海不复属王国。 ...
琅邪郡(前 202- 前 201 )一 齐琅邪郡(前 201 一 前 181,前 179 — 前 165 )一 琅邪国(前 181 一 前 179 ) 一 琅邪郡(前 165 — 8 ) 高帝五年(前 202 )属汉为郡;六年,割其东部置城阳郡,余地仍为琅邪.属刘肥齐国。吕后七年(前 181 )为刘泽琅邪国。文帝元年(前 179 ),琅邪王泽徙燕,复为郡属齐国。十五年,齐文王无后,国除,琅邪郡入汉。 ...
琅邪郡(前 202- 前 201 )一 齐琅邪郡(前 201 一 前 181,前 179 — 前 165 )一 琅邪国(前 181 一 前 179 ) 一 琅邪郡(前 165 — 8 ) 高帝五年(前 202 )属汉为郡;六年,割其东部置城阳郡,余地仍为琅邪.属刘肥齐国。吕后七年(前 181 )为刘泽琅邪国。文帝元年(前 179 ),琅邪王泽徙燕,复为郡属齐国。十五年,齐文王无后,国除,琅邪郡入汉。 ...
琅邪郡(前 202- 前 201 )一 齐琅邪郡(前 201 一 前 181,前 179 — 前 165 )一 琅邪国(前 181 一 前 179 ) 一 琅邪郡(前 165 — 8 ) 高帝五年(前 202 )属汉为郡;六年,割其东部置城阳郡,余地仍为琅邪.属刘肥齐国。吕后七年(前 181 )为刘泽琅邪国。文帝元年(前 179 ),琅邪王泽徙燕,复为郡属齐国。十五年,齐文王无后,国除,琅邪郡入汉。 ...
雅戈 2021-06-28
雅戈 2021-06-28
附:济北郡(前 202 — 前 201 )一 齐济北郡(前 201 — 前 178 )— 济北国(前 178 — 前 177 )一 济北郡(前 177 — 前 165 )— 济北国(前 165 — 前 87 ) 高帝五年属汉为郡。六年,疑置成侯国。同年,析济北郡南部地置博阳郡,余地仍为济北,属刘肥齐国。文帝二年,以济北郡置王国,封齐悼惠王子兴居为济北王;三年,刘兴居反,国除为郡入汉。文帝元年,析置阳信侯国。十五年,复置济北国,封齐悼惠王子志。 ... 后元二年,济北王宽谋反自杀,国除,其地尽入泰山郡,济北之名亦不复存在,故《汉志》无济北。 ...
雅戈 2021-06-28
齐博阳郡(前 201 一 前 187 )— 前吕国(前 187 — 前 181 )一 前济川国( 前 181 — 前 180 ) 一 齐济南郡(前 180 — 前 165 )一 济南郡(前 165 — 前 164 ) 一 济南国(前 164 — 前 154 )— 济南郡(前 154 一 8 ) 高帝六年(前 201 )分济北郡置博阳郡,属刘肥齐国。后更名为济南郡。七年,置朝阳侯国。八年,置龙侯国。 十一年,置平州侯国。 吕后元年(前 187 ),割齐国之济南郡为吕王奉邑,此史书首见济南之名。大抵因博阳郡迁治所至济水以南的东平陵,遂更郡名为济南,更名之年已不可考,暂取吕后元年(前 187 )为更名之年。 吕后七年改吕国为济川国,封“诈孝惠子”刘太。八年,吕氏败,刘太徙封梁,复为济南郡,仍属齐国。文帝四年(前 176 ),置营平侯国。 十五年,齐王薨,无后国除,济南郡属汉。十六年,为济南国,立悼惠王子辟光为济南王。后元元年(前 163 ),龙侯国省。景帝三年(前 154 ),济南王反,国除为郡。 ... ...
齐博阳郡(前 201 一 前 187 )— 前吕国(前 187 — 前 181 )一 前济川国( 前 181 — 前 180 ) 一 齐济南郡(前 180 — 前 165 )一 济南郡(前 165 — 前 164 ) 一 济南国(前 164 — 前 154 )— 济南郡(前 154 一 8 ) 高帝六年(前 201 )分济北郡置博阳郡,属刘肥齐国。后更名为济南郡。七年,置朝阳侯国。八年,置龙侯国。 十一年,置平州侯国。 吕后元年(前 187 ),割齐国之济南郡为吕王奉邑,此史书首见济南之名。大抵因博阳郡迁治所至济水以南的东平陵,遂更郡名为济南,更名之年已不可考,暂取吕后元年(前 187 )为更名之年。 吕后七年改吕国为济川国,封“诈孝惠子”刘太。八年,吕氏败,刘太徙封梁,复为济南郡,仍属齐国。文帝四年(前 176 ),置营平侯国。 十五年,齐王薨,无后国除,济南郡属汉。十六年,为济南国,立悼惠王子辟光为济南王。后元元年(前 163 ),龙侯国省。景帝三年(前 154 ),济南王反,国除为郡。 ... ...
雅戈 2021-06-28
雅戈 2021-06-28
平原郡(前 153 — 8 ) 景帝四年(前 153 )析济北地置。 ... ...
勃海郡(前 165 — 8 ) ... 文帝十五年(前 165 )置。 ... ...
雅戈 2021-06-28
前韩国(前 202 — 前 201)— 颍川郡(前 201— 前 196,前 194 — 8 ) 《汉志》中郡名作“颍川”,汉封泥及简文中多作“颖川”,则此郡名亦可写为“颖川”也,此处暂取《汉志》写法。 高帝五年(前 202 ),以颍川郡为韩国封韩王信。六年,韩王徙至太原,颍川复为郡如故。十一年,罢颍川郡,以益淮阳国。十二年,置焉陵侯国。惠帝元年,淮阳国国除,颍川郡复置,属汉,自是不复属王国。... ...
雅戈 2021-06-30
雅戈 2021-06-30
雅戈 2021-06-30
雅戈 2021-06-30
雅戈 2021-06-30
(一) 胶东郡(前 202 一 前 201 )一 齐胶东郡(前 201— 前 165 )一 胶东郡(前 165 — 前 164 )— 胶东国(前 164 一 前 154 )一 胶东郡(前 154 一 前 153 )一 胶东国(前 153 — 前 150 )一 胶东郡(前 150 — 前 148 )— 胶东国(前 148 — 8 ) 高帝五年(前 202 )属汉为郡,六年析其西部县置胶西郡,余地仍为胶东,属刘肥齐国。 文帝元年(前 179 ),置壮武侯国。十五年,齐国国除,胶东郡入汉。次年,复置胶东国,以封齐悼惠王子雄渠。景帝三年(前 154 ),胶东王反诛,国除为胶东郡。四年,分胶东置东莱郡;以新胶东郡置国,立子彻为胶东王。七年,胶东王为太子,国除。中元二年(前 148 ),复置胶东国,以子寄为胶东康王。 ...
(一) 胶东郡(前 202 一 前 201 )一 齐胶东郡(前 201— 前 165 )一 胶东郡(前 165 — 前 164 )— 胶东国(前 164 一 前 154 )一 胶东郡(前 154 一 前 153 )一 胶东国(前 153 — 前 150 )一 胶东郡(前 150 — 前 148 )— 胶东国(前 148 — 8 ) 高帝五年(前 202 )属汉为郡,六年析其西部县置胶西郡,余地仍为胶东,属刘肥齐国。 文帝元年(前 179 ),置壮武侯国。十五年,齐国国除,胶东郡入汉。次年,复置胶东国,以封齐悼惠王子雄渠。景帝三年(前 154 ),胶东王反诛,国除为胶东郡。四年,分胶东置东莱郡;以新胶东郡置国,立子彻为胶东王。七年,胶东王为太子,国除。中元二年(前 148 ),复置胶东国,以子寄为胶东康王。 ...
雅戈 2021-07-01
(一) 齐胶西郡(前 201- 前 165 )— 胶西郡(前 165 一 前 164 )— 胶西国(前 164 — 前 108 )— 胶西郡(前 108 — 前 73 )— 高密国(前 73 — 8 ) 高帝六年(前 201 )析胶东置胶西郡,属刘肥齐国。文帝十五年(前 165 ) , 郡属汉。次年,以为胶西国,封齐悼惠王子卬。景帝二年(前 155 ),“胶西王卬以卖爵有奸,削其六县”,营陵等六县遂别立为北海郡。次年,胶西王卬反诛,景帝更立子端为胶西于王。 ... 元封三年(前 108 ),胶西国除为郡。 宣帝本始元年(前 73 ),以胶西郡置高密国,立广陵厉王子弘为高密哀王。 ...
楚彭城郡(前 202 — 前 201) )— 楚国(前 201 — 前 69 )— 彭城郡(前 69 一前 49 )— 楚国(前 49 — 8 ) 高帝五年(前 202 )属韩信楚国。六年,属刘交楚国。景帝三年(前 154 ),楚王戊反诛,其地本应尽入汉,只因文景二代皆“尊宠元王”,故立其少子礼为楚文王,以续楚元王后。然刘礼之楚国甚至不得故楚内史之全境。景帝取楚内史之南部地分置沛郡,而以余地仍置楚国,故刘礼之楚国仅有彭城及其附近数县之地而已。 ... 宣帝地节元年(前 69 ),楚王刘延寿谋反,国除为彭城郡。黄龙元年(前 49 ),复置楚国,徙宣帝子定陶王嚣为楚孝王,同年益武原县属楚。 ... ...
(二)泗水国(前 114 一 8 ) 武帝元鼎三年,以东海郡三万户置泗水国,封常山宪王子商,是为泗水思王。 ...
雅戈 2021-07-02
雅戈 2021-07-02
雅戈 2021-07-02
雅戈 2021-07-02
雅戈 2021-07-02
楚会稽郡(前 202 一 前 201 )— 荆会稽郡(前 201-前 196 )— 吴会稽郡(前 195 一 前 154 )— 会稽郡(前 154 — 8 ) 高帝五年(前 202 )属韩信楚国,六年隶刘贾荆国。高帝十一年,淮南王英布反,刘贾为布军所杀,国遂除。十二年,“立沛侯刘濞为吴王,王故荆地”,遂属吴国。景帝二年(前 155 ),削吴会稽郡,诏书甫,至吴国遂反,故此时汉廷并不能真正实现对会稽郡的管辖。三年六月,七国之乱平,吴国除,会稽郡属汉。 ...
楚鄣郡(前 202 一 前 201 )一 荆鄣郡(前 201 — 前 195 )— 吴鄣郡(前 195 — 前 154 )一 江都鄣郡(前 154 — 前 121 )一 丹扬郡(前 121 — 8 ) ... 高帝五年(前 202 ),鄣郡属韩信楚国,次年属刘贾荆国。十一年,刘濞吴国建。... 景帝三年(前 154 ),吴国国除,置刘非江都国。... ... 元狩二年(前 121 ),江都王建谋反,“国除,地入于汉,为广陵郡”,其鄣郡当同时 人汉,并得庐江郡四县及其前别属会稽郡之四侯国,更名为丹扬郡。 ...
雅戈 2021-07-04
附:淮南前庐江郡(前 202 — 前 173 )— 前庐江郡(前 173 — 前 168 )一 淮南前庐江郡(前 168 一 前 164 )一 庐江国(前 164 — 前 153 )— 前庐江郡(前 153 一 前 121 ) 汉初又有一前庐江郡,与《汉志》所载同名郡之辖境全然不同,此前庐江郡在江南,高帝五年属英布淮南国,十一年属刘长淮南国。文帝七年属汉为郡,十二年属刘喜淮南国。文帝十六年,以前庐江、豫章两郡置庐江国,立庐江王赐。景帝四年,庐江王赐徙王衡山,庐江国除,复为汉郡。武帝元狩二年,分前庐江郡东部县属丹扬郡,西部县属豫章郡,前庐江郡不复存在。 ...
雅戈 2021-07-04
附:淮南前庐江郡(前 202 — 前 173 )— 前庐江郡(前 173 — 前 168 )一 淮南前庐江郡(前 168 一 前 164 )一 庐江国(前 164 — 前 153 )— 前庐江郡(前 153 一 前 121 ) 汉初又有一前庐江郡,与《汉志》所载同名郡之辖境全然不同,此前庐江郡在江南,高帝五年属英布淮南国,十一年属刘长淮南国。文帝七年属汉为郡,十二年属刘喜淮南国。文帝十六年,以前庐江、豫章两郡置庐江国,立庐江王赐。景帝四年,庐江王赐徙王衡山,庐江国除,复为汉郡。武帝元狩二年,分前庐江郡东部县属丹扬郡,西部县属豫章郡,前庐江郡不复存在。 ...
附:广德国(前 19 — 前 18,2 一 8 ) 《汉志》云:“黔,成帝鸿嘉二年为广德王国。”《汉书》卷14《诸侯王表》曰:“广德,鸿嘉二年八月,夷王云客以怀王从父弟子绍封,一年薨,无后。”同表又有:“广德,元始二年四月丁酉,静王榆以惠王曾孙戴王子绍封……王莽篡位,贬为公,明年废。” 广德国仅辖有夥县之地,疑此时行政建制上未必称为县。
附:广德国(前 19 — 前 18,2 一 8 ) 《汉志》云:“黔,成帝鸿嘉二年为广德王国。”《汉书》卷14《诸侯王表》曰:“广德,鸿嘉二年八月,夷王云客以怀王从父弟子绍封,一年薨,无后。”同表又有:“广德,元始二年四月丁酉,静王榆以惠王曾孙戴王子绍封……王莽篡位,贬为公,明年废。” 广德国仅辖有夥县之地,疑此时行政建制上未必称为县。
(一)淮南衡山郡(前 202 一 前 173 )一 衡山郡(前 173 一 前 168 )— 淮南衡山郡( 前 168 — 前 164 )一 衡山国(前 164 一 前 122 )— 衡山郡(前 122 一 前 121 )一 后庐江郡(前 121 — 8 ) 高帝五年(前 202 )属英布淮南国,十二年属刘长淮南国。文帝七年(前 173 ),淮南国除,衡山更为汉郡。十二年,属刘喜淮南国。文帝十六年,以衡山郡置国,立衡山王勃。景帝四年(前 153 ),刘勃徙封济北,衡山仍为国,以王原庐江王刘赐。武帝元狩元年(前 122 ),国除为衡山郡。次年,以衡山西部数县并南郡东部数县置江夏郡,衡山余县则更名后庐江郡。 ...
(一)淮南衡山郡(前 202 一 前 173 )一 衡山郡(前 173 一 前 168 )— 淮南衡山郡( 前 168 — 前 164 )一 衡山国(前 164 一 前 122 )— 衡山郡(前 122 一 前 121 )一 后庐江郡(前 121 — 8 ) 高帝五年(前 202 )属英布淮南国,十二年属刘长淮南国。文帝七年(前 173 ),淮南国除,衡山更为汉郡。十二年,属刘喜淮南国。文帝十六年,以衡山郡置国,立衡山王勃。景帝四年(前 153 ),刘勃徙封济北,衡山仍为国,以王原庐江王刘赐。武帝元狩元年(前 122 ),国除为衡山郡。次年,以衡山西部数县并南郡东部数县置江夏郡,衡山余县则更名后庐江郡。 ...
(二)江夏郡(前 122 — 8 ) 武帝元狩元年,以南郡东部及原衡山郡西部数县置江夏郡。 ... ...
雅戈 2021-07-04
雅戈 2021-07-04
(二)淮南豫章郡(前 202 一 前 173 )— 豫章郡(前 173 一 前 168 )一 淮南豫章郡(前 168 — 前 164 )— 庐江豫章郡(前 164 一 前 153 )一 豫章郡(前 153 一 8 ) 高帝五年分庐江郡置,属英布淮南国。十一年,属刘长淮南国。文帝七年,入汉为郡。文帝十二年,“徙城阳王王淮南故地”,遂属刘喜淮南国。文帝十六年,“徙淮南王喜复王故城阳”,分淮南地置三国,豫章属刘赐庐江国。景帝四年(前 153 ),庐江王徙衡山,豫章郡属汉,自是不复属王国。 ...
(二)淮南豫章郡(前 202 一 前 173 )— 豫章郡(前 173 一 前 168 )一 淮南豫章郡(前 168 — 前 164 )— 庐江豫章郡(前 164 一 前 153 )一 豫章郡(前 153 一 8 ) 高帝五年分庐江郡置,属英布淮南国。十一年,属刘长淮南国。文帝七年,入汉为郡。文帝十二年,“徙城阳王王淮南故地”,遂属刘喜淮南国。文帝十六年,“徙淮南王喜复王故城阳”,分淮南地置三国,豫章属刘赐庐江国。景帝四年(前 153 ),庐江王徙衡山,豫章郡属汉,自是不复属王国。 ...
雅戈 2021-07-04
(一)长沙国(前 202 - 前 157 )一 长沙郡(前 157 一 前 155 )一 长沙国(前 155 — 前 141 )— 长沙郡(前 48 — 前 46 )— 长沙国(前 46 — 8 ) 高帝五年(前 202 ),以长沙、武陵郡置长沙国封吴芮。 ... 文帝后元七年(前 157 ),长沙国除,入汉为长沙郡。景帝二年(前 155 ),重置长沙国 ... ... 元帝初元元年(前 48 ),长沙国除。 初元三年复置长沙国 ... ...
上党郡(前 202 — 8 ) 自高帝五年(前 202 )至平帝时期,一直隶属汉廷,不曾属王国。 ... ...
雅戈 2021-07-05
赵清河郡(前 202 一 前 154 )一 清河郡(前 154 一 前 147 )一 清河国(前 147 一 前 136 )一 清河郡( 前 136 — 前 114 )一 清河国(前 114 — 前 66 )一 清河郡(前 66 一 前 47 )一 清河国(前 47 一 前 43 )一 清河郡(前 43 — 8 ) ... 高帝五年(前 202 )属张耳赵国。 ... 景帝三年(前 154 ),赵王遂反,国除,清河郡入汉。中元元年(前 149 ),分清河西部钜鹿、广平、广阿、杨氏、任等县及贳、宋子、堂阳、张等侯国属广平郡。三年,以清河南部灵、厝、贝丘等县及俞侯国属魏郡,余地置清河国,立子乘,是为清河哀王。武帝建元五年(前 136 ),国除为清河郡。 ... 武帝元鼎三年(前 114 ),复置清河国,徙代王义为清河刚王 ... 地节四年(前 66 ),清河国除为郡 ... 元帝初元二年(前 47 ),复置清河国 ... 永光元年(前 43 ), 清河王竞徙中山,清河复为郡 ...
广平郡(前 149 — 前 91 )一 平干国(前 91 一 前 56 )— 广平郡(前 56 — 前 4 )一 广平国(前 4 — 8 ) 景帝中元元年(前 149 ),分清河、信都西部县置。 ... 征和二年(前 91 ),甘井侯国省。同年,以广平郡北部曲周、钜鹿、广阿、宋子、下曲阳、贳、堂阳等县及易、象氏、襄隄、昆等侯国新置钜鹿郡,所余广平、张、任、广年、斥章、列人、朝平、南和等县为平干国。 ... 五凤二年,平干国除为广平郡 ... 哀帝建平三年(前 4 ),复置广平国封广德夷王弟汉 ... ...
雅戈 2021-07-05
钜鹿郡(前 91 — 8 ) 《汉志》云:“钜鹿郡,秦置。”然至秦末此郡已不复存,西汉初年亦无该郡建制。武帝征和二年(前 91 ),以广平郡置平干国.同时分广平北部地置新郡,复用秦钜鹿郡旧名。 ... ...
广川郡(前 165 一 前 155 )一 广川国(前 155 一 前 152 )一 信都郡(前 152 -前 148 )一 广川国(前 148 一 前 70 )— 信都郡(前 70 — 前 66 )一 广川国(前 66 — 前 50 )一 信都郡(前 50 一 前 37 )一 信都国(前 37 — 前 23 )一 信都郡(前 23 一 前 5)一 信都国(前 5 — 8 ) 文帝十五年(前 165 ),河间国除,文帝遂分河间地置广川郡。景帝二年(前 155 ),以广川郡置广川国,封子彭祖为广川王。五年,广川王彭祖徙赵,国除为信都郡。中元元年(前 149 ),分广川、清河地置广平郡。二年,以信都余地复置广川国,立子越为广川惠王。 ... 宣帝本始二年(前 72 ),置缪王子侯国东襄。 四年,广川国除为郡,修故、东襄、东昌等侯国回属。 地节二年(前 68 ),得河间王子侯国乐乡、平隄、高郭等。四年,复置广川国,绍封缪王子文,是为戴王 ... ... 甘露四年,广川国除为信都郡 ... 建昭二年(前 37 ),复以信都为国 ... 成帝阳朔二年(前 23 ),信都王徙封中山,国复除为信都郡 ... 哀帝建平二年(前 5 ),复置信都国 ... ...
赵河间郡(前 202 一 前 178 )一 河间国(前 178 — 前 165 )— 河间郡(前 165 — 前 155 )一 河间国(前 155 一 前 38 )一 河间郡(前 38 一 前 32 )一 河间国(前 32 — 8 ) 汉初属张耳赵国。 ... 文帝二年(前 178 ),分赵之河间郡置国,封赵王遂弟辟疆。 ... 十五年,河间王薨无后,国除分为河间、广川、勃海三郡,属汉。 ... 景帝二年(前 155 ),以河间郡置国,立子德为河间献王。 ... ... 元帝建昭元年(前 38 ),河间国除为郡 ... 成帝建始元年(前 32 ),复置河间国,绍封河间惠王 ... ...
雅戈 2021-07-05
雅戈 2021-07-05
涿郡(前 117 — 8 ) 武帝元狩六年(前 117 )析广阳郡地置。 ... ...
(一)赵恒山郡(前 202 — 前 187 )— 恒山国(前 187 一 前 180 )一 赵常山郡(前 180 一 前 155 )— 常山郡(前 155 — 前 145 )一 常山国(前 145 — 前 114 ) 一 常山郡(前 114 — 8 ) 高帝五年(前 202 )属张耳赵国。吕后元年(前 187 ),夺赵恒山郡,置恒山国,以诈孝惠子三人相继为王,吕后八年,吕氏败,恒山国除。文帝即位,以避讳故,更恒山名为常山。元年(前 179 ),复立赵幽王子遂为赵王,常山郡属之。景帝二年(前 155 )削赵常山郡,地入汉。 ... 中元五年(前 145 ),以常山郡为国,封子舜为常山王。 武帝元鼎三年(前 114 ),常山国除,复为郡 ... ...
(一)赵恒山郡(前 202 — 前 187 )— 恒山国(前 187 一 前 180 )一 赵常山郡(前 180 一 前 155 )— 常山郡(前 155 — 前 145 )一 常山国(前 145 — 前 114 ) 一 常山郡(前 114 — 8 ) 高帝五年(前 202 )属张耳赵国。吕后元年(前 187 ),夺赵恒山郡,置恒山国,以诈孝惠子三人相继为王,吕后八年,吕氏败,恒山国除。文帝即位,以避讳故,更恒山名为常山。元年(前 179 ),复立赵幽王子遂为赵王,常山郡属之。景帝二年(前 155 )削赵常山郡,地入汉。 ... 中元五年(前 145 ),以常山郡为国,封子舜为常山王。 武帝元鼎三年(前 114 ),常山国除,复为郡 ... ...
雅戈 2021-07-05
雅戈 2021-07-05
赵国(前 202 - 前 153 )— 邯郸郡(前 153 一 前 152 )一 赵国(前 152 — 前 69 )一 邯郸郡(前 69 一 前 66 )一 赵国(前 66 一 8 ) 高帝五年(前 202 )属张耳赵国 ... 景帝四年(前 153 ),赵国国除,遂为汉之邯郸郡。五年,景帝复置赵国封子彭祖,然仅王邯郸一郡。 ... ... 宣帝地节元年(前 69 ),赵怀王尊薨,无后,国除为邯郸郡 ... 地节四年,复置赵国,绍封赵顷王子高 ...
(二)真定国(前 114 一 8 ) 武帝元鼎三年,分常山郡三万户置真定国。...
中山国(前 154 — 前 55 )— 中山郡(前 55 — 前 43 )一 中山国(前 43 — 前 31 )— 中山郡(前 31 — 前 23 )— 中山国(前 23 — 8 ) 景帝三年(前 154 )分常山郡东部地置中山国,封子胜,是为中山靖王。 ... 宜帝五凤三年(前 55 ),中山国除为郡。元帝永光元年(前 43 ),复置中山国,清河王徙封中山。 成帝建始二年(前 31 ),中山国除为郡。阳朔二年(前 23 ),复置中山国,信都王徙为 中山王。 ...
雅戈 2021-07-06
南阳郡(前 202 — 8 ) 自高帝五年(前 202 ),南阳遂属汉为郡,不曾别属王国。 ...
(一)南郡(前 202 — 前 155 )— 临江国(前 155 一 前 153 )— 南郡(前 153 — 前 150 )— 临江国(前 150 — 前 148 )- 南郡(前 148 一 8 ) 高帝五年(前 202 ),共敖临江国亡,地“属汉为南郡”。景帝二年(前 155 ),以南郡置临江国,封子哀王阙。阙封三年薨,无后国除。七年,复置临江国,封子愍王荣。中元二年(前 148 ),临江王刘荣自杀,国除为郡。自是不复为王国。 ...
(二)长沙国武陵郡(前 202 — 前 157 )一 武陵郡(前 157 — 8 ) 高帝五年,武陵郡属吴芮长沙国。 文帝后元七年,长沙国除,武陵郡人汉, 自后不复属王国。 ... ...
雅戈 2021-07-06
雅戈 2021-07-06
(三)长沙国桂阳郡(前 181 一 前 157 )— 桂阳郡(前 157 — 8 ) 吕后七年分长沙内史置。初置时属长沙国,文帝后元七年,长沙国除,入为汉郡,自此不复属王国。 ... ...
(四)零陵郡(前 111 — 8 ) 武帝元鼎六年,南越平,遂分桂阳郡之零陵、洮阳、泠道、营道、营浦、夫夷侯国、都梁侯国、泉陵侯国、春陵侯国及新得自南越之始安县地置零陵郡。 ... ...
雅戈 2021-07-06
附一:汶山郡(前 111 - 前 67 ) 武帝元鼎六年置,宣帝地节三年省,为蜀郡北部都尉。 ...
广汉郡(前 201 — 8 ) 高帝六年析蜀郡、巴郡地置。 ... ...
(一)犍为郡(前 135 一 8 ) ... 《汉志》作武帝建元六年(前 135 )置。 ... ...
雅戈 2021-07-06
附:象郡(前 111 — 前 76 ) 武帝元鼎六年置,昭帝元凤五年罢,以其县分属牂柯、郁林两郡。 ...
(一)武都郡(前 111 — 8 ) 武帝元鼎六年(前 111 ),以广汉西北及陇西郡东南数县置,汉中之沮县亦来属。 ... ...
雅戈 2021-07-06
陇西郡(前 202 一 8 ) 自高帝初为汉廷直辖,不曾属王国。 ... ...
区域隶属: _西汉_新_东汉_ > _代国_ | 西汉高祖六年 ~
雅戈 2021-07-07
雅戈 2021-07-07
太原郡(前 202 — 前 201 )一 后韩国(前 201 )一 太原郡(前 201— 前 196 )一 后代国(前 196 一 前 180 )一 太原郡(前 180 — 前 178 )— 太原国(前 178 — 前 176 )— 后代国(前 176 — 前 114 )— 太原郡(前 114 一 8 ) ... 高帝五年(前 202 ),属汉为郡。六年,“以太原郡三十一县为韩国,徙韩王信都晋阳”。韩国是年即国除,复为汉郡。高帝十一年,置代国,立子恒为代王,“颇取山南太原之地益属代” ,太原郡始入代国,为代国内史。吕后八年(前 180 ),代王即皇帝位,代国国除,复为汉太原郡。 文帝二年(前 178 ),以太原郡为太原国,王子参。 四年,代王武徙淮阳,“以代地尽予太原王,号曰代王”,太原复为后代国内史。武帝元朔三年(前 126 ),封代共王子九人为侯,皆别属它郡。元鼎三年(前 114 ),代王徙清河,后代国除为太原郡。 ...
太原郡(前 202 — 前 201 )一 后韩国(前 201 )一 太原郡(前 201— 前 196 )一 后代国(前 196 一 前 180 )一 太原郡(前 180 — 前 178 )— 太原国(前 178 — 前 176 )— 后代国(前 176 — 前 114 )— 太原郡(前 114 一 8 ) ... 高帝五年(前 202 ),属汉为郡。六年,“以太原郡三十一县为韩国,徙韩王信都晋阳”。韩国是年即国除,复为汉郡。高帝十一年,置代国,立子恒为代王,“颇取山南太原之地益属代” ,太原郡始入代国,为代国内史。吕后八年(前 180 ),代王即皇帝位,代国国除,复为汉太原郡。 文帝二年(前 178 ),以太原郡为太原国,王子参。 四年,代王武徙淮阳,“以代地尽予太原王,号曰代王”,太原复为后代国内史。武帝元朔三年(前 126 ),封代共王子九人为侯,皆别属它郡。元鼎三年(前 114 ),代王徙清河,后代国除为太原郡。 ...
(一)上郡(前 202 — 8 ) 自高帝五年(前 202 ),上郡一直为汉郡 ...
(一)雁门郡(前 202 — 前 201 )— 代雁门郡(前 201— 前 198 )— 赵雁门郡(前 198 — 前 196 )一 代雁门郡(前 196 一 前 179 )一 雁门郡(前 179 一 前 178 )一 代雁门郡(前 178 — 前 154 )一 雁门郡(前 154 — 8 ) 高帝五年(前 202 )。雁门为汉郡,六年属代国。高帝九年,代王如意徙为赵王,建有代地,雁门遂属赵。十一年,复置代国,又属代,并取雁门西部数县置定襄郡。文帝元年(前 179 ),代国除,入为汉郡。二年复为代雁门郡,景帝三年(前 154 ),以王国支郡收归汉。 ...
(一)雁门郡(前 202 — 前 201 )— 代雁门郡(前 201— 前 198 )— 赵雁门郡(前 198 — 前 196 )一 代雁门郡(前 196 一 前 179 )一 雁门郡(前 179 一 前 178 )一 代雁门郡(前 178 — 前 154 )一 雁门郡(前 154 — 8 ) 高帝五年(前 202 )。雁门为汉郡,六年属代国。高帝九年,代王如意徙为赵王,建有代地,雁门遂属赵。十一年,复置代国,又属代,并取雁门西部数县置定襄郡。文帝元年(前 179 ),代国除,入为汉郡。二年复为代雁门郡,景帝三年(前 154 ),以王国支郡收归汉。 ...
(一)雁门郡(前 202 — 前 201 )— 代雁门郡(前 201— 前 198 )— 赵雁门郡(前 198 — 前 196 )一 代雁门郡(前 196 一 前 179 )一 雁门郡(前 179 一 前 178 )一 代雁门郡(前 178 — 前 154 )一 雁门郡(前 154 — 8 ) 高帝五年(前 202 )。雁门为汉郡,六年属代国。高帝九年,代王如意徙为赵王,建有代地,雁门遂属赵。十一年,复置代国,又属代,并取雁门西部数县置定襄郡。文帝元年(前 179 ),代国除,入为汉郡。二年复为代雁门郡,景帝三年(前 154 ),以王国支郡收归汉。 ...
代郡(前 202 — 前 201 )一 前代国(前 201— 前 198 )— 赵国代郡(前 198 — 前 196 )一 后代国代郡(前 196 — 前 179 )— 代郡(前 179 一 前 178 ) 一 前代国(前 178 — 前 176 )— 后代国代郡(前 176 一 前 154 )一 代郡(前 154 — 8 ) 高帝五年(前 202 )属汉为郡。自高帝六年先后属刘喜、刘如意代国。九年代王如意徙赵,遂属赵国。十一年,复置代国,代郡复属代。文帝元年(前 179 ),代国国除,人为汉郡。二年复置为代国。四年,太原并入代,代国遂迁都至太原境内,郡复为后代国代郡。景帝三年(前 154 ),以王国支郡收归汉。 ...
代郡(前 202 — 前 201 )一 前代国(前 201— 前 198 )— 赵国代郡(前 198 — 前 196 )一 后代国代郡(前 196 — 前 179 )— 代郡(前 179 一 前 178 ) 一 前代国(前 178 — 前 176 )— 后代国代郡(前 176 一 前 154 )一 代郡(前 154 — 8 ) 高帝五年(前 202 )属汉为郡。自高帝六年先后属刘喜、刘如意代国。九年代王如意徙赵,遂属赵国。十一年,复置代国,代郡复属代。文帝元年(前 179 ),代国国除,人为汉郡。二年复置为代国。四年,太原并入代,代国遂迁都至太原境内,郡复为后代国代郡。景帝三年(前 154 ),以王国支郡收归汉。 ...
代郡(前 202 — 前 201 )一 前代国(前 201— 前 198 )— 赵国代郡(前 198 — 前 196 )一 后代国代郡(前 196 — 前 179 )— 代郡(前 179 一 前 178 ) 一 前代国(前 178 — 前 176 )— 后代国代郡(前 176 一 前 154 )一 代郡(前 154 — 8 ) 高帝五年(前 202 )属汉为郡。自高帝六年先后属刘喜、刘如意代国。九年代王如意徙赵,遂属赵国。十一年,复置代国,代郡复属代。文帝元年(前 179 ),代国国除,人为汉郡。二年复置为代国。四年,太原并入代,代国遂迁都至太原境内,郡复为后代国代郡。景帝三年(前 154 ),以王国支郡收归汉。 ...
代郡(前 202 — 前 201 )一 前代国(前 201— 前 198 )— 赵国代郡(前 198 — 前 196 )一 后代国代郡(前 196 — 前 179 )— 代郡(前 179 一 前 178 ) 一 前代国(前 178 — 前 176 )— 后代国代郡(前 176 一 前 154 )一 代郡(前 154 — 8 ) 高帝五年(前 202 )属汉为郡。自高帝六年先后属刘喜、刘如意代国。九年代王如意徙赵,遂属赵国。十一年,复置代国,代郡复属代。文帝元年(前 179 ),代国国除,人为汉郡。二年复置为代国。四年,太原并入代,代国遂迁都至太原境内,郡复为后代国代郡。景帝三年(前 154 ),以王国支郡收归汉。 ...
(二)代定襄郡(前 196 — 前 179 )— 定襄郡(前 179 — 前 178 )一 代定襄郡(前 178 一 前 154 )一 定襄郡(前 154 — 8 ) 高帝十一年置,属代国。文帝元年代国国除,入为汉郡。二年复为代定襄郡,景帝三年,以王国支郡收归汉。 ...
(二)代定襄郡(前 196 — 前 179 )— 定襄郡(前 179 — 前 178 )一 代定襄郡(前 178 一 前 154 )一 定襄郡(前 154 — 8 ) 高帝十一年置,属代国。文帝元年代国国除,入为汉郡。二年复为代定襄郡,景帝三年,以王国支郡收归汉。 ...
(三)云中郡(前 202 — 前 201 )一 代云中郡(前 201 — 前 198 )一 赵云中郡(前 198 一 前 196 )— 云中郡(前 196 — 8 ) 高帝五年为汉郡,六年代国置,遂先后属刘喜、刘如意代国。九年,代王如意徙王赵,兼领代国,遂属赵国。高帝十一年,复置代国,“颇取山南太原之地益属代,代之云中以西为云中郡”,即割云中东部数县另置定襄郡属代,而以缩小的云中郡自领焉。 ... ...
(三)云中郡(前 202 — 前 201 )一 代云中郡(前 201 — 前 198 )一 赵云中郡(前 198 一 前 196 )— 云中郡(前 196 — 8 ) 高帝五年为汉郡,六年代国置,遂先后属刘喜、刘如意代国。九年,代王如意徙王赵,兼领代国,遂属赵国。高帝十一年,复置代国,“颇取山南太原之地益属代,代之云中以西为云中郡”,即割云中东部数县另置定襄郡属代,而以缩小的云中郡自领焉。 ... ...
雅戈 2021-07-07
雅戈 2021-07-07
天水郡(前 114 — 8 ) 武帝元鼎三年(前 114 )置。 ... ...
金城郡( 前 81 — 8 ) 昭帝始元六年(前 81 )置,初置时仅有六县。《汉志》金城郡领县十三,比始置增加一倍。增置新县的原因,一则以人口之增加,一则是对羌用兵的胜利,使郡境有所扩大。 ...
安定郡(前 114 — 8 ) 武帝元鼎三年(前 114 )析北地郡置 ... ...
北地郡(前 202 — 8 ) 自汉初直属汉廷,不曾由王国辖。 ... ...
(一)酒泉郡(前 121 — 8 ) 武帝元狩二年(前 121 )置。元鼎六年(前 111 )分其东部置张掖郡,分西部置敦煌郡,郡之辖境大为缩减。宣帝地节三年(前 67 ),又割东部数县以益张掖郡。此后至汉末不变。 ...
(二)敦煌郡(前 111 — 8 ) 武帝元鼎六年分酒泉郡西部置。郡治当在敦煌县。 ...
西域都护府(前 60 — 8 ) 西域都护府置于宣帝神爵二年(前 60 ),是汉廷在西域地区设立的军政管理机构。西域都护秩比二千石,近似郡太守的级别。都护府辖区实际上是与郡相当的特殊行政区划,元帝以后,西域都护所“督录总领”的属国在五十个左右。 ...
(一)燕上谷郡(前 202 — 前 154 )— 上谷郡(前 154 一 8 ) 汉初属燕国,景帝三年(前 154 )后以边郡故收归汉。 ... ...
(二)燕渔阳郡(前 202 — 前 154 )— 渔阳郡(前 154 — 8 ) 汉初属燕国,景帝三年以边郡收归。 ... ...
(三)燕右北平郡(前 202 — 前 154 )— 右北平郡(前 154 — 8 ) 汉初属燕国,景帝三年,以边郡故收归汉。 ...
(四)燕辽西郡(前 202 — 前 154 )— 辽西郡(前 154 — 8 ) 汉初属燕国,景帝三年,以边郡故收归汉。 ... ...
(五)燕辽东郡(前 202 — 前 154 )— 辽东郡(前 154 一 8 ) 汉初属燕国,景帝三年,以边郡故收归汉。 ...
(一)乐浪郡(前 108 — 8 ) 武帝元封三年(前 108 )置。昭帝始元五年(前 82),罢临屯、真番二郡,又内徙玄菟郡,以其郡东部地予乐浪郡。 ... ...
(一) 朔方郡(前 127 — 8 ) 武帝元朔二年(前 127 )立此郡名。 ...
(一)南海郡(前 111 — 8 ) 武帝元鼎六年(前 111 )置。 南海郡自秦时即治番禺。
雅戈 2021-07-09
附一:儋耳郡(前 100 — 前 82 ) 武帝元封元年置。昭帝始元五年罢。 ...
雅戈 2021-07-09
附二:珠崖郡(前 110 — 前 46 ) 武帝元封元年置,元帝初元三年弃。 ...
雅戈 2021-07-09
附一:真番郡(前 108 — 前 82 ) 武帝元封三年置,据《后汉书》卷 85《东夷列传》,于昭帝始元五年罢。 ... ...
雅戈 2021-07-09
附二:临屯郡(前 108 — 前 82 ) 武帝元封三年置,《后汉书》卷 85《东夷列传》云,昭帝始元五年罢。 ... ...
前韩国(前 202 — 前 201)— 颍川郡(前 201— 前 196,前 194 — 8 ) 《汉志》中郡名作“颍川”,汉封泥及简文中多作“颖川”,则此郡名亦可写为“颖川”也,此处暂取《汉志》写法。 高帝五年(前 202 ),以颍川郡为韩国封韩王信。六年,韩王徙至太原,颍川复为郡如故。十一年,罢颍川郡,以益淮阳国。十二年,置焉陵侯国。惠帝元年,淮阳国国除,颍川郡复置,属汉,自是不复属王国。... ...
雅戈 2021-07-13
梁国(前 202— 前 181 )— 后吕国(前 181 — 前 180 )- 梁国(前 180 — 前 179 )— 砀郡(前 179 — 前 178 )— 梁国(前 178 一前 169 )— 砀郡(前 169 — 前 168 )— 梁国(前 168 — 3 )— 梁郡( 3 一 5 )一梁国( 5— 8 ) ... 高帝五年(前 202 ),以砀郡置为梁国以封彭越 ... 吕后二年后,梁国屡经变易,七年,“徙梁王恢为赵王,吕王产徙为梁王 …… 更名梁曰吕”,梁国改名为吕国,然疆域当未变。八年八月“朱虚侯已杀产 …… 徙济川王王梁”,是吕国复改名为梁,后九月诛梁王,梁国除为砀郡。 文帝元年(前 179 ),置樊侯国 。《史记》卷 10《孝文本纪》载,文帝二年三月,“立子揖为梁王”。同年,复置煮枣侯国。十年,置黎侯国。十一年,梁怀王薨,梁复为郡。《史记》卷 17《汉兴以来诸侯王表》云:“文帝十二年,淮阳王武徙为梁王。”武之梁国比揖多淮阳郡北边三城,即宁陵、襄邑、傿。十六年,东茅侯国省景帝中元四年(前 146 ),煮枣侯国省。中元六年,梁孝王薨,“立梁孝王子明为济川王,子彭离为济东王,子定为山阳王,子不识为济阴王,梁分为五”。 ... 平帝元始三年( 3 ),梁王立“有罪,废,徙汉中,自杀。元始五年二月丁酉,王音以孝王玄孙之曾孙绍封”,据此,在元始三年至五年内,梁国曾短暂国除。国除前,梁国仅余三县,亦有国除后不能独立为郡,地遂入它郡的可能,本节暂以为此段时间内为梁郡。 自然,郡名亦有改动可能,暂取梁为名耳。 ...
京兆尹,故秦内史,高帝元年属塞国,二年更为渭南郡,九年罢,复为内史。武帝建元六年分为右内史,太初元年更为京兆尹。元始二年,户十九万五千七百二,口六十八万二千四百六十八。县十二:长安,高帝五年置。惠帝元年初城,六年成。户八万八百,口二十四万六千二百。王莽曰常安。新丰,骊山在南,故骊戎国。秦曰骊邑。高祖七年置。船司空,莽曰船利。蓝田,山出美玉,有虎侯山祠,秦孝公置也。华阴,故阴晋,秦惠文王五年更名宁秦,高帝八年更名华阴。太华山在南,有祠,豫州山。集灵宫,武帝起。莽曰华坛也。郑,周宣王弟郑桓公邑。有铁官。湖,有周天子祠二所。故曰胡,武帝建元年更名湖。下邽,南陵,文帝七年置。沂水出蓝田谷,北至霸陵入霸水。霸水亦出蓝田谷,北入渭。古曰兹水,秦穆公更名以章霸功,视子孙。奉明,宣帝置也。霸陵,故芷阳,文帝更名。莽曰水章也。杜陵。故杜伯国,宣帝更名。有周右将军杜主祠四所。莽曰饶安也。
左冯翊,故秦内史,高帝元年属塞国,二年更名河上郡,九年罢,复为内史。武帝建元六年分为左内史,太初元年更名左冯翊。户二十三万五千一百一,口九十一万七千八百二十二。县二十四:高陵,左辅都尉治。莽曰千春。栎阳,秦献公自雍徙。莽曰师亭。翟道,莽曰涣。池阳,惠帝四年置。嶻嶭山在北。夏阳,故少梁,秦惠文王十一年更名。禹贡梁山在西北,龙门山在北。有铁官。莽曰冀亭。衙,莽曰达昌。粟邑,莽曰粟城。谷口,九嵏山在西。有天齐公、五床山、仙人、五帝祠四所。莽曰谷喙。莲勺,鄜,莽曰脩令。频阳,秦厉公置。临晋,故大荔,秦获之,更名。有河水祠。芮乡,故芮国。莽曰监晋。重泉,莽曰调泉。郃阳,祋祤,景帝二年置。武城,莽曰桓城。沈阳,莽曰制昌。褱德,禹贡北条荆山在南,下有强梁原。洛水东南入渭,雍州浸。莽曰德驩。徵,莽曰泛爱。云陵。昭帝置也。万年。高帝置。莽曰异赤。长陵,高帝置。户五万五十七,口十七万九千四百六十九。莽曰长平。阳陵,故弋阳,景帝更名。莽曰渭阳。云阳。有休屠、金人及径路神祠三所,越巫[襄阝]祠三所。
右扶风,故秦内史,高帝元年属雍国,二年更为中地郡。九年罢,复为内史。武帝建元六年分为右内史,太初元年更名主爵都尉为右扶风。户二十一万六千三百七十七,口八十三万六千七十,县二十一:渭城,故咸阳,高帝元年更名新城,七年罢,属长安。武帝元鼎三年更名渭城。有兰池宫。莽曰京城。槐里,周曰犬丘,懿王都之。秦更名废丘。高祖三年更名。有黄山宫,孝惠二年起。莽曰槐治。鄠,古国,有扈谷亭。扈,夏启所伐。酆水出东南,又有潏水,皆北过上林苑入渭。有萯阳宫,秦文王起。盩厔,有长杨宫,有射熊馆,秦昭王起。灵轵渠,武帝穿也。斄,周后稷所封。郁夷,诗“周道郁夷”。有汧水祠。莽曰郁平。美阳,禹贡岐山在西北。中水乡,周文王所邑。有高泉宫,秦宣太后起也。郿,成国梁首受渭,东北至上林入蒙笼渠。右辅都尉治。雍,秦惠公都之。有五畤,太昊、黄帝以下祠三百三所。橐泉宫,孝公起。祈年宫,惠公起。棫阳宫,昭王起。有铁官。漆,水在县西。有铁官。莽曰漆治。栒邑,有豳乡,诗豳国,公刘所都。隃麋,有黄帝子祠。莽曰扶亭。陈仓,有上公、明星、黄帝孙、舜妻育冢祠。有羽阳宫,秦武王起也。杜阳,杜水南入渭。诗曰“自杜”。莽曰通杜。汧,吴山在西,古文以为汧山。雍州山。北有蒲谷乡弦中谷,雍州弦蒲薮。汧水出西北,入渭。芮水出西北,东入泾。诗芮,雍州川也。好畤,垝山在东。有梁山宫,秦始皇起。莽曰好邑。虢,有黄帝子、周文武祠。虢宫,秦宣太后起也。安陵,惠帝置。莽曰嘉平。茂陵,武帝置。户六万一千八十七,口二十七万七千二百七十七。莽曰宣城。平陵。昭帝置。莽曰广利。武功,太壹山,古文以为终南。垂山,古文以为敦物。皆在县东。斜水出衙领山北,至郿入渭。褒水亦出衙领,至南郑入沔。有垂山、斜水,褒水祠三所。莽曰新光。
河内郡(前 202 一 8 ) 自汉初为郡,未曾属王国。 ... ...
河南郡( 前 202—8 ) 故秦叁川郡,项羽以叁川郡置河南国,汉二年(前 205 ),河南国亡,刘邦遂名此郡为河南。高帝五年(前 202 ),都河南郡雒阳县,是年五月迁都关中。以上文渭南、中地、河上三郡存至高帝九年而见,知汉初亦当未曾以河南郡地为内史也。 ...
区域隶属: _西汉_新_东汉_ > _齐国_ | 西汉高祖六年 ~
雅戈 2021-07-14
(一)临淄郡(前 202 一 前 201 )一 齐国(前 201 — 前 165 )— 临淄郡(前 165 一 前 164 )— 齐国(前 164 — 前 127 )一 齐郡(前 127 一 前 117 ) 一 齐国( 前 117 一 前 110 )—齐郡(前 110 — 8 ) ... 高帝五年(前 202 )为临淄郡属汉,六年为齐国,同年,置辟阳侯国。文帝十五年(前 165 ),齐文王无后国除,地人汉复为临淄郡。十六年,分临淄郡东部置甾川国,余地仍置齐国,封齐悼惠王子将闾,是为齐孝王。 ... 武帝元朔二年(前 127 ),齐国除为齐郡 ... 元狩二年(前 121 ),随城侯国省。六年,复以齐郡置齐国,立子闳为齐怀王。 ... 元封元年(前 110 ),齐王薨无后,齐国除,析齐郡西部新置千乘郡,余地仍为齐郡。... ...
区域隶属: _西汉_新_东汉_ > _荆国_ | 西汉高祖六年 ~
雅戈 2021-07-14
雅戈 2021-07-14
雅戈 2021-07-14
附:济北郡(前 202 — 前 201 )一 齐济北郡(前 201 — 前 178 )— 济北国(前 178 — 前 177 )一 济北郡(前 177 — 前 165 )— 济北国(前 165 — 前 87 ) 高帝五年属汉为郡。六年,疑置成侯国。同年,析济北郡南部地置博阳郡,余地仍为济北,属刘肥齐国。文帝二年,以济北郡置王国,封齐悼惠王子兴居为济北王;三年,刘兴居反,国除为郡入汉。文帝元年,析置阳信侯国。十五年,复置济北国,封齐悼惠王子志。 ... 后元二年,济北王宽谋反自杀,国除,其地尽入泰山郡,济北之名亦不复存在,故《汉志》无济北。 ...
雅戈 2021-07-29
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中屡见的三辅地区,大致相当于秦内史之地,汉初为渭南、河上、中地三郡,高帝九年(前 198 )罢此三郡,复置内史以统京畿。至文帝末年,内史分为左、右,左内史即故河上郡地,右内史则为原渭南、中地两郡之地。武帝元鼎三年(前 114 ),以右内史上雒、商两县别属弘农郡。太初元年(前 104 ),正式分左内史为左冯翊,改右内史为右扶风、京兆尹,并称三辅。
京兆尹,故秦内史,高帝元年属塞国,二年更为渭南郡,九年罢,复为内史。武帝建元六年分为右内史,太初元年更为京兆尹。元始二年,户十九万五千七百二,口六十八万二千四百六十八。县十二:长安,高帝五年置。惠帝元年初城,六年成。户八万八百,口二十四万六千二百。王莽曰常安。新丰,骊山在南,故骊戎国。秦曰骊邑。高祖七年置。船司空,莽曰船利。蓝田,山出美玉,有虎侯山祠,秦孝公置也。华阴,故阴晋,秦惠文王五年更名宁秦,高帝八年更名华阴。太华山在南,有祠,豫州山。集灵宫,武帝起。莽曰华坛也。郑,周宣王弟郑桓公邑。有铁官。湖,有周天子祠二所。故曰胡,武帝建元年更名湖。下邽,南陵,文帝七年置。沂水出蓝田谷,北至霸陵入霸水。霸水亦出蓝田谷,北入渭。古曰兹水,秦穆公更名以章霸功,视子孙。奉明,宣帝置也。霸陵,故芷阳,文帝更名。莽曰水章也。杜陵。故杜伯国,宣帝更名。有周右将军杜主祠四所。莽曰饶安也。
右扶风,故秦内史,高帝元年属雍国,二年更为中地郡。九年罢,复为内史。武帝建元六年分为右内史,太初元年更名主爵都尉为右扶风。户二十一万六千三百七十七,口八十三万六千七十,县二十一:渭城,故咸阳,高帝元年更名新城,七年罢,属长安。武帝元鼎三年更名渭城。有兰池宫。莽曰京城。槐里,周曰犬丘,懿王都之。秦更名废丘。高祖三年更名。有黄山宫,孝惠二年起。莽曰槐治。鄠,古国,有扈谷亭。扈,夏启所伐。酆水出东南,又有潏水,皆北过上林苑入渭。有萯阳宫,秦文王起。盩厔,有长杨宫,有射熊馆,秦昭王起。灵轵渠,武帝穿也。斄,周后稷所封。郁夷,诗“周道郁夷”。有汧水祠。莽曰郁平。美阳,禹贡岐山在西北。中水乡,周文王所邑。有高泉宫,秦宣太后起也。郿,成国梁首受渭,东北至上林入蒙笼渠。右辅都尉治。雍,秦惠公都之。有五畤,太昊、黄帝以下祠三百三所。橐泉宫,孝公起。祈年宫,惠公起。棫阳宫,昭王起。有铁官。漆,水在县西。有铁官。莽曰漆治。栒邑,有豳乡,诗豳国,公刘所都。隃麋,有黄帝子祠。莽曰扶亭。陈仓,有上公、明星、黄帝孙、舜妻育冢祠。有羽阳宫,秦武王起也。杜阳,杜水南入渭。诗曰“自杜”。莽曰通杜。汧,吴山在西,古文以为汧山。雍州山。北有蒲谷乡弦中谷,雍州弦蒲薮。汧水出西北,入渭。芮水出西北,东入泾。诗芮,雍州川也。好畤,垝山在东。有梁山宫,秦始皇起。莽曰好邑。虢,有黄帝子、周文武祠。虢宫,秦宣太后起也。安陵,惠帝置。莽曰嘉平。茂陵,武帝置。户六万一千八十七,口二十七万七千二百七十七。莽曰宣城。平陵。昭帝置。莽曰广利。武功,太壹山,古文以为终南。垂山,古文以为敦物。皆在县东。斜水出衙领山北,至郿入渭。褒水亦出衙领,至南郑入沔。有垂山、斜水,褒水祠三所。莽曰新光。
左冯翊,故秦内史,高帝元年属塞国,二年更名河上郡,九年罢,复为内史。武帝建元六年分为左内史,太初元年更名左冯翊。户二十三万五千一百一,口九十一万七千八百二十二。县二十四:高陵,左辅都尉治。莽曰千春。栎阳,秦献公自雍徙。莽曰师亭。翟道,莽曰涣。池阳,惠帝四年置。嶻嶭山在北。夏阳,故少梁,秦惠文王十一年更名。禹贡梁山在西北,龙门山在北。有铁官。莽曰冀亭。衙,莽曰达昌。粟邑,莽曰粟城。谷口,九嵏山在西。有天齐公、五床山、仙人、五帝祠四所。莽曰谷喙。莲勺,鄜,莽曰脩令。频阳,秦厉公置。临晋,故大荔,秦获之,更名。有河水祠。芮乡,故芮国。莽曰监晋。重泉,莽曰调泉。郃阳,祋祤,景帝二年置。武城,莽曰桓城。沈阳,莽曰制昌。褱德,禹贡北条荆山在南,下有强梁原。洛水东南入渭,雍州浸。莽曰德驩。徵,莽曰泛爱。云陵。昭帝置也。万年。高帝置。莽曰异赤。长陵,高帝置。户五万五十七,口十七万九千四百六十九。莽曰长平。阳陵,故弋阳,景帝更名。莽曰渭阳。云阳。有休屠、金人及径路神祠三所,越巫[襄阝]祠三所。
雅戈 2021-08-02
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中屡见的三辅地区,大致相当于秦内史之地,汉初为渭南、河上、中地三郡,高帝九年(前 198 )罢此三郡,复置内史以统京畿。至文帝末年,内史分为左、右,左内史即故河上郡地,右内史则为原渭南、中地两郡之地。武帝元鼎三年(前 114 ),以右内史上雒、商两县别属弘农郡。太初元年(前 104 ),正式分左内史为左冯翊,改右内史为右扶风、京兆尹,并称三辅。
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中屡见的三辅地区,大致相当于秦内史之地,汉初为渭南、河上、中地三郡,高帝九年(前 198 )罢此三郡,复置内史以统京畿。至文帝末年,内史分为左、右,左内史即故河上郡地,右内史则为原渭南、中地两郡之地。武帝元鼎三年(前 114 ),以右内史上雒、商两县别属弘农郡。太初元年(前 104 ),正式分左内史为左冯翊,改右内史为右扶风、京兆尹,并称三辅。
荆东阳郡(前 201 一 前 198 )— 荆国(前 198 一 前 195 ) 一 吴国(前 195 一 前 154 )一 江都国(前 154一 前 121 )一 广陵郡(前 121 一 前 117 ) 一 广陵国(前 117 — 前 54 ) 一 广陵郡(前 54 一 前 47 )— 广陵国(前 47 一 前 17 )— 广陵郡(前 17 — 前 11 )— 广陵国(前 11 一 8 ) 高帝六年(前 201 )置,初属荆王刘贾。九年,内史制度推行,遂为荆国内史。十二年,属刘濞吴国,为内史。景帝三年(前 154 )为江都国内史。武帝元朔元年(前 128 ),以旰台、淮陵置侯国封江都易王子,别属沛郡。元狩二年(前 121 ),江都国除,入汉为广陵郡。 元狩六年,武帝以广陵郡数县置广陵国,立子胥为广陵厉王,广陵郡余地并沛郡数县置临淮郡。 ... 宣帝五凤四年(前 54 ),广陵国除为郡。 元帝初元二年(前 47 ),复置广陵国,厉王子霸绍封广陵孝王。 ... 成帝鸿嘉四年(前 17 ),广陵国复除为郡。元延二年(前 11 ),绍封广陵国 ... ...
魏郡(前 147 — 8 ) 景帝中元三年(前 147 )分河内、上党、清河地置。 ... ...
燕国(前 202 — 前 128 )— 广阳郡(前 128 — 前 117 )— 燕国(前 117 — 前 80 )一 广阳郡(前 80 — 前 73 )— 广阳国(前 73 — 8 ) 高帝五年(前 202 )先后属臧荼、卢绾燕国。十二年卢绾败,刘邦更封子建为燕王,仍为燕内史之地 ... 景帝三年(前 154 ),夺王国支郡,燕国唯余此一郡之地。武帝元朔元年(前 128 ),燕国除为广阳郡 ... 元狩六年(前 117 ),以广阳郡蓟、广阳、方城、益昌、良乡、文安、安次等县复置燕国封子旦,余地置为涿郡 ... 元凤元年(前 80 ),国除为广阳郡。 宣帝本始元年(前 73 ),复置广阳国 ... ...
2022-05-13
2022-05-16
2022-05-16
2022-05-18
雅戈 2022-06-22
雅戈 2022-07-01
雅戈 2022-07-03
雅戈 2022-07-04
雅戈 2022-07-06
雅戈 2022-07-10
雅戈 2022-07-11
雅戈 2022-07-15
雅戈 2022-07-15
雅戈 2022-07-16
区域隶属: _西汉_新_东汉_ > _高兴郡_高凉郡_ | ?~?
雅戈 2022-07-24